王雨晴,女,28歲,黨員,現任武深高速公路崇陽連接線項目部合同部長。自2015年6月進入湖北路橋至今,先后在市政公司預結算中心、荊門漳河新區工程項目部、武深高速公路崇陽連接線項目部工作,從預算“小白”到計量員再到項目合同部長,預算編制、變更索賠、合同審查、結算計量、成本核算......無論多么繁重的工作,她始終沖鋒在前、攻堅克難,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彩。
大家公認的“效益”專家
對項目管理來說,回款是重中之重,合同部作為項目“效益”的大管家,身為其中一員的王雨晴深感責任重大。2019年10月,開工近4年的荊門漳河項目未收到一筆回款,此項工作已迫在眉睫。
作為計量員的王雨晴,主要負責計算財務費用及與業主核對數據。她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,每一項數據都要反復推敲與復核,不放過任何一個影響成本的細節,同時積極與項目工程部認真核算實際工程量等,力求真實合理的反映工程成本,使項目部利益得到保證。每完成一期計量工程量的計算,她都會與部門同事核對多次,力保準確無誤后再協調業主進行核對,并針對業主提出的各類問題認真解答,說明費用形成的過程與原因,最后達成一致。她務實和細心的作風得到了項目部及業主的肯定。
經過11個多月“上午項目部+下午業主公司”的往返奔走,功夫不負有心人,2020年9月,項目收到4年多來第一次回款11587萬,其中財務費用(建設期利息)1733萬,這也是當年整個市政公司唯一能把財務費用計量回來的項目,一時間項目上的員工和領導都稱她是“效益”專家。
2018年至2021年期間,在她的日志上,寫滿了地材材料調差的酸甜苦辣。由于2018年地材價格飛漲,項目部虧損嚴重,估價約6800萬的地材材料,業主認為是合同以外的材料不同意調差。王雨晴攜同部門同事,既要參與調差材料的修改,又要與業主進行協商談判,有時為了一份資料的修改、一個調差理由的推敲,常常是覺也睡不好,飯也吃不好,反反復復想,反反復復改,再反反復復的溝通協調,歷時3年,在她和部門同事的努力下,2021年4月,荊門市市政府終于同意合同外的地材調差可以簽訂補充協議,為項目爭取了巨大的利益。
農民工權益的“代表”
2021年3月,武深高速公路崇陽連接線項目合同部有員工離職,一時間人員缺口問題難以解決,公司便委派王雨晴擔任崇陽項目合同部長。從員工到部長,雖然角色發生了變化,但勇于擔當、無私奉獻一直是她遵循的工作原則。
崇陽項目合同部這塊“難啃的骨頭”在公司時她便早有耳聞。上任以來,她面臨著諸多工作壓力,任務重、人員不足、協作隊伍偏強勢等,但這并沒有使她退縮,倔強而韌性的她選擇了迎難而上。白天,她竭盡全力解決各協作隊伍上報的難題,晚上還時常加班加點,從無怨言。面對偶爾強勢的協作隊伍,一個女孩子要么委屈得想哭,要么會小氣的在工作中使點絆子,但王雨晴總是能秉公辦理,甚至時刻想著他們的權益。
2021年年底,臨近春節,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是重中之重。為保證農民工能及時拿到工資,安穩過節,王雨晴陪同項目負責人,每天都前往崇陽縣交通局協調項目回款的事宜,準備的材料拿去又帶回,拿去又帶回,但也沒打消她為項目農民工爭取權益的積極性。經過20多天的努力,終于在臘月二十四,項目回款3100萬,發放農民工工資800余萬。看著農名工喜悅的臉龐,一時間,她那因前段時間焦急而緊擰的眉頭才漸漸地舒展開來。
巾幗不讓須眉。作為一名新時代聯投女性,王雨晴總能將“勇敢拼搏、勇于爭先、勇做一流、勇攀高峰”的路橋精神踐行于工作生活中,團結群眾,謙和坦誠,以高度的責任心、強烈的進取心及過硬的業務素養,克服一切艱難、應對一切挑戰、做好一切工作。